现代葡萄酒产业的发展时间并不长,真正得到长足发展的时期只是在近30年。
这是不可小看的30年。
30年来,葡萄酒产业发生了的变化,只用了很短的时间,就跨入了西方国家用几千年才实现的现代葡萄酒时代。无论在葡萄酒酿造工艺、设备,还是产品类型、科学研究等方面,葡萄酒都已达到或超过了世界平均水平。葡萄酒市场的迅猛发展以及今后的发展预期,也调动了全世界葡萄酒业人士的热情。
如今,葡萄酒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所接受,葡萄酒市场成为全世界葡萄酒企业觊觎的“肥肉”,在这样的当口,葡萄酒市场的兴衰关乎本土每一家葡萄酒企业今后的命运,乃至葡萄酒产业今后的命运。
葡萄酒专家、酿酒工业协会葡萄酒专家委员会委员、酿酒工业协会市场委员会委员沈忠勋向《华夏酒报》记者表示,葡萄酒在中低端市场更具竞争力的年代已经过去了,国产葡萄酒原来的价格优势也不复存在。现在的情况是,国产葡萄酒与进口葡萄酒在市场上已经开始形成交集。零售价在几十元到100元上下的原装进口酒在市场上越来越多,这正是目前大多数消费者能接受的价位。
2009年下半年,沈忠勋走访了浙江、广东、福建的100多家超市、酒店以及商务会所,在这些消费场所,几乎半数以上的葡萄酒都被进口葡萄酒占据。除了价格和质量因素之外,到底是什么造成了国产葡萄酒的这种尴尬状况?这里面有太多的问题需要我们从文化层面进行思考。
作为葡萄酒文化,一定是与葡萄酒相关的。葡萄酒文化包涵了知识、精神、实体等一系列的传承。葡萄酒说到底还是一种消费者用来喝的饮品,所以更多的还是从饮食文化的角度来谈葡萄酒文化。
的饮食之道里面,涉及到了亲情关系、社会关系、人际关系、文化品味等等。各种社会关系的处理,都可以通过饭局、通过宴请来建立、来沟通、来交流、来成交。我们的兴趣、财富、身份、地位以及重要无比的面子都可以在举杯畅饮之间显现。这是我们与西方文化完全不同的地方,这也是发展葡萄酒文化需要着重注意的地方。这个问题,需要我们下大力气进行细致的挖掘和尝试。
葡萄基地是基础
众所周知,葡萄酒的质量和风格,来源于酿酒葡萄。即便是秀的酿酒师,也无法创造出葡萄酒的品质,他所能做的只是表现出葡萄的品质,让其限度地在葡萄酒中表现出来。因而,葡萄酒产业的根基扎在葡萄基地中,根植于葡萄园的土壤之中。
目前,国内已经形成了多个酿酒葡萄产区,但是,酿酒葡萄品种的同质化情况在国内绝大多数葡萄酒产区依然存在,特别是赤霞珠,几乎从东部沿海一直种到了西部边陲。有行业内人士形象的说,“目前只有一个葡萄酒产区,这个产区里就种了两个品种,一个是赤霞珠,一个是霞多丽。”
对于这样的现象,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副校长李华指出,赤霞珠虽然是公认的优质酿酒葡萄品种,但是我国地域广阔,并不是所有地区都适宜大力发展这个品种。
{ 分页 }
天下尽种赤霞珠,在很大程度上抹杀了各个酿酒葡萄产区的地域特色,同时,在不适宜种植酿酒葡萄的区域发展种植产业,以及发展不适宜当地种植的酿酒葡萄品种,造成葡萄质量低、收益少等问题,也致使葡萄种植农户的利益得不到。
因此,现阶段发展葡萄产业,实现我国葡萄、葡萄酒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:科学、合理地进行葡萄种植区域的布局与规划,在优势地区集中布局优势品种。
葡萄酒是葡萄种植者和葡萄酒生产、配套、物流企业等众多成员共同辛勤劳动的结晶,承载着大家的汗水与利益。风格的葡萄酒是整个葡萄酒产业特色的集中体现。
葡萄酒是嗜好性产品,是人们满足生存条件后,根据各人喜好选用的产品。既然作为嗜好产品,千酒一面的状况显然无法满足消费者多种多样的需求。
就葡萄酒的产品本身而言,其风格体现在很多方面,比如产品的种类、口感与包装。
突出葡萄酒的独特风格,需要着重加强以下几个方面:
、丰富葡萄酒产品的种类。根据消费者的特点,开发多种多样的葡萄酒产品种类,打破近些年来干红葡萄酒一统天下的局面。
第二、采用具有风格的酿造工艺。选用生长在的葡萄,酿造出供人喝的葡萄酒。
第三、发展真正的酒庄酒,以小酒庄带动整个葡萄酒大产业。葡萄酒产业并不缺少工业化生产的葡萄酒,而是缺少真正精工细作的酒庄酒、精品酒。
在讲葡萄酒产品的风格时,不得不提到葡萄酒产品的质量诚信。中华“同仁堂”的古训在如今的葡萄酒行业依然适用--“炮制虽繁,必不敢省人工;品味虽贵,必不敢减物力”.对于葡萄酒企业而言,实际上要做的就是:老老实实做酒,严格按照标准做酒。
一个产品再好,终究也会更新换代,而一个品牌却可以传承几十年甚百年。随着产品同质化倾向越来越显着和市场开放程度的愈发深入,传统行业很难再通过“秘笈”攻占某一区域市场。在产品质量的前提下,打造消费者认可的品牌及品牌文化,是国内葡萄酒产销商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问题。
另外,在市场培育方面也需要不断进行创新。将葡萄酒生产、销售、服务、公关一一做好,培育消费来或是通过小众营销的模式引导大众消费,以特色行销方式推广葡萄酒。
葡萄酒文化是精髓
葡萄酒的酒瓶内所承载的,不单单是含有酒精的液态饮品,还有无形的文化。任何葡萄酒产品在市场上推广与扩张的过程,都包含有葡萄酒文化的推广与传播。发展风格的葡萄酒文化,是推动葡萄酒产业日益强大的无形之手。
提及葡萄酒文化,每每讲到的是埃及人在几千年前如何种葡萄酿酒,法国的葡萄酒文化如何丰富。事实上,拥有着更加悠久而灿烂的酒文化,其中也包括了葡萄酒文化。历史上,汉唐时期的葡萄酒文化非常发达,有大量诗篇为证,众多考古成果也证实了,实际上我国葡萄酒的酿造历史十分悠久。
{ 分页 }
从目前来看,影响市场的主要因素是品牌、包装和价格,口感表现还没有成为其中的重要因素。如果用高中低档来界定北京葡萄酒市场的话,进口葡萄酒100元/瓶以下的算低档,100元/瓶到500元/瓶的为中档,500元/瓶以上的属于。相对于其他城市来说,北京进口葡萄酒市场比较成熟,但还有待于进一步开发,团购在进口葡萄酒市场中占了很大的份额,这也是北京和其他大城市不同的地方。
葡萄酒企业欲在葡萄酒企业竞争中分得一杯羹,势必要摒弃“保护、保守”,要有实实在在的竞争力,扎扎实实地夯实基地建设,种植适宜多样化环境及气候特点的特色葡萄品种,在葡萄酒酿造与产品推广上,坚持“引进来”与“走出去”互动结合的方式,引进国外先进酿造工艺和先进理念,实地把脉、考察葡萄酒市场的实际状况。
需要大力倡导具有风格的葡萄酒文化,特别是葡萄酒饮用文化。以葡萄酒配餐为例,西餐讲究红酒配红肉,白酒配白肉,而在人的饭桌上,一桌菜往往五味俱全。显然西方的葡萄酒配餐并不适宜的实际情况。
对于人喝葡萄酒怎么配餐这一问题,“”的答案也许是,在清楚基本搭配禁忌的基础上,因人而异、因时而异。与此同时,需要不断加强对国内消费的消费教育,加深目标消费群体对具有特色葡萄酒文化的认识与理解。